学术研讨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发言集萃(上)

发布日期:2022-12-12 14:42   作者:社科联管理员    来源:社科联    【字体: 】   阅读:

    为迅速掀起深入学习宣传、研究阐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12月9日,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会同市委党校、市委党史研究室,在市委党校共同举办“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座谈会”。与会人员从不同的角度交流了学习体会和研究心得,纷纷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现将专家学者发言摘要刊发,以飨读者。


会场全景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进宝出席会议并讲话

市宣传部陈进宝副部长指出,全市社科理论界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引向深入。当前全市关于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全市哲学社会科学战线要发挥优势,主动担起培根铸魂、述学立论、建言献策的责任使命。他表示,本次座谈会主题重大,方向明确,研究深入,内容丰富;理论阐释是重大政治责任,理论宣讲是重大历史任务,理论研究是重大时代课题。

市委宣传部陈进宝副部长,站在全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大局,对全市社科界,特别是社科理论界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推动我市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入学、带头讲、主动干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为当前和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


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梁茂主持会议并讲话

市社科联梁茂主席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是立时代潮头、发思想先声的工作。全市社科理论界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一要有“大视野、大格局”,全面认识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党的二十大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和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全面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从拓宽学术视野、提升事业格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学习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要有“大抱负、大担当”,准确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战略、重大举措,凝聚了全党集体智慧,回应人民美好期盼,闪耀着洞察历史、直照现实的真理光芒。全市社科理论界要立足精勤治学、以智报国的抱负担当,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

三要有“大谋划、大作为”,不断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社科理论界作为党的先进思想的倡导者,要始终站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方阵”,在学习领会上当好先行者、在宣讲普及上当好带头人、在研究阐释上当好主力军,确保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绵阳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肩负国家使命,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


蒋道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人才、创新的战略意义提升到新的高度。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二十大进一步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表明我们党对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断深化,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前进号角,这些重要论断和重大部署必将为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提供根本遵循和强大动力。下面,就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新时代这十年,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中国已经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当前,我国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新材料科技为基础、以新能源科技为动力、以海洋、空间、生命科技为战略重点的全方位、多层次重大科技革命崭新格局已初步形成。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不断突破,创新驱动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我国正在阔步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

科学发现和科技创新是有规律的,我们仅仅用了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科技创新领域的短板和差距依然存在。在材料、能源、信息、生命等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卡脖子技术”问题没有普遍解决,安全、自主、可控的研发实力和科技自立自强还任重道远。面向20352050两步走的科技强国战略,急需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创新驱动发展是绵阳科技城的国家使命

绵阳不是一座普通的城市,是中国唯一的科技城,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三城,是成渝西创新“西三角”的腹心地带,是成渝绵创新“金三角”的重要一极,承载着特殊的国家使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是推动绵阳科技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应有之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对绵阳科技城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并寄予殷切期望。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为建设强大国防力量作出新贡献,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可以说,“国之重器”就在身边,“国家使命”就在肩上,“国之大者”就在心中。

高水平建设绵阳科技城具有坚实基础和独特优势。绵阳科技资源富集,国防军工优势鲜明,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高等院校15所,“两院”院士30名,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26个,研发投入和科技贡献居全国前列。科技城建设22年来,绵阳在自主创新、源头创新、体制创新上持续发力,在军民融合、产城融合、科教融合上走向深入。绵阳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在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为把绵阳持续建成我国重要的高水平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几点建议

高水平建设绵阳科技城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今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意见》,提出:要把绵阳科技城建设成为军民融合特色鲜明、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发展动力源,在国防军工领域成为全球重要创新高地。作为目前唯一的中国科技城又加持一个唯一的科技创新先行区,其重大意义、战略定位和国家地位进一步提升。国家又一次专门对绵阳作出重大战略决策,为高水平建设绵阳科技城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发展条件。下面对如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建设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谈几点思考和建议。归纳为三句话:依托国之重器、提升增长能级、激发创新活力。

1.依托国之重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从世界格局演变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美国能够长时间保持世界科技强国地位,正是由于拥有一批代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国家实验室,一大批研究型大学、重要企业、研发机构聚集形成的东、西海岸两大创新城市群,在国防、航空航天、能源等领域贡献巨大,如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至今已产生13个诺贝尔奖和80多位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德国同样高度重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多年来为国家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国家在绵阳布局了九院、827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要紧紧依托九院加快建设国防建设急需的国家交叉科学研究中心,依托827组建空气动力与空天技术国家实验室,这是绵阳独有的科技优势和创新品质。围绕核科学与技术、激光技术、先进材料、航空发动机、卫星应用等优势领域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整合辖区内的624、兵器58所、电子9所、西南科大等科研院所的各自优势,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目标,打造创新联合体,不断更新需求清单,集中研发投入,实施揭榜挂帅。大力实施“招院引所”,聚焦军民融合发展,全力争取国防科技工作联合研究生院落地绵阳,以九院和827为牵头单位,以西南科大为实施载体,将“国防七子”、国防科大、军科院、中科大以及十大军工集团等单位,通过云上科技城、云上大学城和研究生院实体办学三位一体,全面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2.提升增长能级,扩大科技给予与贡献。加速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在绵阳筹建国家国防工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平台,让平台转移高端技术,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从管理体制上畅通“军转民”渠道、从制度机制上打通“民参军”壁垒。围绕卫星导航、信息安全、核技术应用、激光装备、航空与燃机等特色产业和优势领域,全力打造创新产业集群,激发国有企业创新活力,推进科技型创新创业。集中力量打造核医疗健康产业园、激光产业基地、磁性材料产业园、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新型显示产业集群等5大高技术新动能新优势。

 3.激发创新活力,筑牢人才智力支撑。要不断聚集高端创新人才,积极引进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等更开放的选人用人制度,打破国籍、户籍、身份、学历、年龄等限制,形成唯才是举、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氛围。当前,绵阳打出了一系列招才引智“组合拳”,设立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制定发布“人才十条”,推动形成了人才“近悦远来”的良好局面。但是,西部地区的非省会城市引进高端人才十分困难,人才流失严重,比如:西南科技大学要引进一个国字号人才极其艰难;还比如:近来年绵阳每年考上985高校的学子是985毕业来绵工作的学子3倍以上,这些问题值得深思与破解。要下决心在收入待遇、工作环境、子女入学、住房保障等方面大胆地破除政策障碍,营造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顶得上的良好局面。历史和实践证明,世界上任何一个经济中心,无一例外都是人才中心。绵阳科技城就应当成为人才高地的全国典范,让院士、教授、博士、工匠在绵阳释放创新激情,让这座城市处处都绽放科技之光和创新气息。

党的二十大已经吹响了新时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集结号、冲锋号,我们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打造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发展先行区,成为我国高水平科技创新先行区,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强大国防力量和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西南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教授)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冯 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作为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意识形态是人民头脑中的思想观念,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报告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意识形态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前途和命运。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安全”作为高频词被提及89次,报告指出“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将意识形态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内容来抓。一般来说,阶级斗争存在于经济、政治和文化意识形态领域,意识形态斗争的胜负,也决定着阶级斗争的胜负。在当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激烈的斗争中,任何一方如果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败下阵来,那就会全军覆没。

在前苏联解体的原因分析中,普遍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上层的革命”,是意识形态斗争的失败。从赫鲁晓夫开始,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防御工事被撕开了一道缺口,为西方意识形态进攻敞开了大门。戈尔巴乔夫任苏共总书记以后,直接抛弃了马列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向西方意识形态的进攻缴械投降。受到麻痹从而失去精神支柱的苏联人民最终倒向了资本主义。

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苏联偌大一个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

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报告强调,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根本,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是关键。

事实上,自冷战结束以来,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俘虏了部分国民的头脑,加上传统文化中的部分糟粕在一些人的心中仍挥之不去,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死人抓住活人”。因此,我国除了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主流意识形态之外,还存在势力不小的反马克思主义和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危害较大的主要有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文化复古主义、平均主义极“左”思潮等。当前,随着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世界范围的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各种敌对势力一直企图在我国制造“颜色革命”,千方百计要在思想上、政治上搞乱我们,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安全始终面临风险挑战。

报告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指导和推动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了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始终从确保党的长期执政、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的战略高度重视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他意味深长地指出:“我们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基本职责,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既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又做到旗帜高扬、立场坚定、斗争坚决。

报告所总结的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中,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之所以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就是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我国根本制度。

运用意识形态斗争策略维护国家安全

在这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我们必须采取正确的斗争策略,把握住最关键的三个方面,即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只有从这三方面着力才能在这场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战争中、关系国家安全的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是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极端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前所未有,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激发全社会团结奋进的强大力量。”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离不开积极、正确思想舆论引导,主流思想舆论越强大,人民为理想和梦想而奋斗的信仰、信念、信心也就越坚定。

二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中国精神激发中国力量。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持续抓好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宣传教育,引导人民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四个自信”,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三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迫切需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 今年424日,中央办公厅也印发了《哲学社会科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正是因为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我们才能把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使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更有说服力、凝聚力和引领力。

总之,我们党通过学习走到了今天,也必将通过学习走向未来。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新征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更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纲领。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贵在落实、贵在用新的理论推动实际工作。所以,要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要入脑入心,在统一思想上下功夫;二要学深悟透,在领会精神上下功夫;三要见言见行,在宣传教育上下功夫。

(作者系绵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心得体会


段雯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立意高远,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最近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决定》,为我们指明了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意义和方法途径。市委党史研究室围绕学习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机关内部已经开展了两期读书班。同志们边读边学、边听边思、边思边议,读得让人醍醐灌顶,听得让人心潮澎湃,议得令人豁然开朗,思得令人信心满怀。下面,我就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

深学。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学习的目的是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思想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中来,把行动落实到推动史志事业发展和抓好各项工作上来。因此必须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一字不漏地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报告。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党的二十大取得的重大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体现全党意志、凝聚全党共识、反映人民期待,继续选举习近平同志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决定习近平同志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这是党的二十大取得的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掌舵,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就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盘星,这个成果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二是批准了习近平同志代表十九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报告,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党的二十大深入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科学擘画了新征程的宏伟蓝图,系统部署了今后五年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各领域的任务。这个决策部署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事关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章修正案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及时写入党章,为全党提供了根本遵循。

细悟。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要做到三个“深刻把握”,一是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的主题。主题鲜明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这86个字,字字千钧、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意义重大。我们要从感悟百年大党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执着和坚定,从党谋划复兴伟业、擘画强国蓝图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中,切实把这一主题贯穿到史志事业全过程、全流程、全链条、各层各类各环节。这个主题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工作的主题,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要符合主题的要求,时时刻刻、每分每秒对标对表这一主题。

二是深刻把握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发展和新时代的十年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有效应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以奋发有为的精神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前进。10年来,面对影响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果敢抉择,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风雨无阻向前行,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

三是深刻把握在如此严峻复杂形势下能够取得这样骄人的成就,最根本原因是确立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地位、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因素。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践行“两个维护”,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绵阳党史地方志系统落地见效、开花结果,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贡献史志力量。

笃行。作为党史工作者,在新时代新征程更应当传承和彰显“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一是坚定地高举思想旗帜,凝聚伟力。党史姓党,史志工作者是建党百年波澜壮阔历程的忠实记录人、书写者,只有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才能做到从党的百年历史汲取养分、把握时代脉搏、明确未来航向,推动史志事业始终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勇毅前行,更加坚定带头当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清晰地勾勒史志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思路蓝图。立足主责主业,时刻明白“我是谁”“我有啥”“我干啥”,做到心中有底、心中有数、心中有谱,找准历史方位、职责定位,做到永葆初心、勇担使命。坚持开门修史、开门编志,做好“三个服务”,坚持与时俱进,跳出绵阳史志看绵阳,干出精彩、展示形象,做到绵阳史志发展和绵阳在全省经济地位相称相配。

三是明确了深挖绵阳红色资源擦亮品牌的着力方向。绵阳红色文化厚重,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四川早期马克思主义运动先驱、四川党团组织创始人王右木的出生地,国家三线建设重点区域。我们将肩负起“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职能职责,围绕“打造一流团队、创造一流业绩”,持续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打造红色品牌、擦亮红色名片,以对革命文化和革命先烈的敬仰敬畏之心,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绵阳故事,传播好绵阳声音,展示好绵阳形象,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再立新功。

(作者韩贵钧系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踔厉奋发 勇毅前行  

以高质量党校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


党海燕

党的二十大擘画新蓝图、开启新征程,为未来中国发展制定了新纲领、指明了新航程。作为红色学府、信仰高地和重要智库,党校必须把学习宣传贯彻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先学深学、领学促学,走在前、做表率,以高质量党校工作服务高质量发展。

学在前列,讲在前列,守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党校在教育培训党员和党员干部中发挥着“主阵地”的作用,在党员和党员干部党性锻炼中发挥着“大熔炉”的作用。建校70年来,绵阳市委党校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紧扣时代脉搏,勇担时代重任,特别是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以来,始终将干部教育培训作为事关全局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近年来,累计办班233期,培训党员干部10万余人次;打造特色课程20余门,省委组织部“好课程”1门、“好教材”2部、“好案例”5个,省委党校精品课程1门、网络公开课12门。作为宣传宣讲二十大精神的排头兵、主力军、主攻手,我们将组织教职员工原原本本学习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等重要文件,深刻领悟大会提出的新论断新思想,推动全市党员干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的二十大描绘的宏伟蓝图,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学在深处,干在实处,当好党委政府科学决策的“智囊团”。理论研究是党校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是党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我们勇立时代潮头,把握发展脉动,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部署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立结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3项,公开出版学术著作4部,省市科研咨政成果奖23项,获得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签批18项,3篇经验做法先后在《学习时报》刊发。党的二十大后,我们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聚焦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立足绵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发展实际,开展深入研究和跟踪研究,建真言献良策出实招,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发挥“助推剂”作用,为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在高处,谋在新处,争当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的“排头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高度,对党校工作倾注大量心血,推动全党形成重视党校工作的浓厚氛围,为新时代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带来了新机遇、增添了新动力。绵阳市委党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深化教学、科研、咨政、管理改革,为加快建设“全国领先、西部一流”的地市级“红色学府”奠定了坚实基础。下一步,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锚定新目标、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守正创新主动作为,勇毅前行苦干实干,在干部教育培训上修炼好内功,在科研咨政上服务好大局,在政策宣传上传播好声音,以高质量党校工作服务保障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中共绵阳市委委员、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电话:0816--2224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