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城.绵阳智库论坛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担当实干
——全市社科理论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发言集萃(下)

发布日期:2022-07-11 15:08   作者:社科联管理员    来源:社科联    【字体: 】   阅读:


常怀“赶考”之心履职尽责

邹光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过去五年,我们举全省之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四川同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会,我们向全省人民交上了合格答卷。今后五年,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常怀“赶考”之心履职尽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殷殷嘱托,脚踏实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就一定能继续书写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让四川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合格答卷。

    讲政治,确保总书记对四川发展战略擘画落地生根。要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讲政治是首要原则。必须保持坚强政治定力,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闭幕不久,总书记来到四川考察,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防灾减灾救灾、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粮食安全、高校毕业生就业、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等一系列工作提出重要要求。总书记的系列重要指示,系统阐明了四川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新时代治蜀兴川提供了方向指引。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刻领会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自觉行动,确保总书记战略擘画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四川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抓发展,努力在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上迈出更大步伐。抓发展是第一要务,必须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大会报告深入阐释了加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个国家战略的总牵引作用,从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未来五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明确了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的具体路径和工作举措。就绵阳而言,应抢抓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等重大政策交汇叠加新机遇,深入实施“五市战略”,坚持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根本路径,坚定以园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

    惠民生,让四川人民过上更加幸福安逸的生活。惠民生是根本目的。要推动四川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四川人民,要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报告强调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紧紧围绕让老百姓过好日子,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促进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为此,报告从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建设教育强省、建设卫生健康强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对未来五年四川的民生社会事业作出具体安排。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实施更多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暖民心的切实行动,未来五年,四川人民一定能过上更加幸福安逸的生活。

    保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和平安四川。保安全是底线要求。纵观当今国际形势,全球疫情持续蔓延,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凸显,世界加快进入动荡变革期,全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面临的外部阻力和挑战逐步增多,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总要求,结合四川工作实际,报告从聚焦保一方平安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全面依法治省作出部署。强调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治理现代化水平,要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和平安四川。这些要求和举措,对促进未来五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必将起到根本保障作用。(作者系四川幼专党委办主任、研究员)

   

 

在真抓实干中谱写发展新篇章

 

周乐春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指导,我们倍感振奋。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总书记殷切嘱托与期望,全面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篇章,努力干出绵阳发展新天地,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绩,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必要条件。要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克服侥幸心理与麻痹思想。要不断总结各地防控经验,特别是两年多以来四川、绵阳的系列成功思路与方法,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要不断健全完善疫情防控机制,科学防控,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持续巩固疫情防控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建立抗险救灾科学体系。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推进抗险救灾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完善防险救灾机制,做好各种应急准备。要完善隐患排查管理,提高灾害预警预报水平。加强灾情应对管理,严防次生灾害,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强灾后应急管理,防止因灾返贫和“大灾之后有大疫”。

    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擦亮中国科技城“金字招牌”。要以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为引领,不断提升中国科技城创新能级。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协同推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着力打造创新新引擎、产业新高地、城市新空间、发展新模式,把科技城新区建成引领绵阳高质量发展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乡村振兴,推进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建设。要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不断增强防范各种风险的能力。以系统创新为根本推动力,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与需求活力。科技推动、改革助力、创新引领、系统发展,科学选择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科学规划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构建富有四川特色绵阳亮点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总量与质量。深化全面改革,坚持内外开放,不断增强绵阳流通活力与循环实力,力争率先构建双循环大格局中的重要一节、统一大市场中的关键要点,为绵阳未来发展做好先手棋。要更加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做好民族工作,推动民族地区团结进步、繁荣发展。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努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思考人类前途命运及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所提出的宏伟构想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要根据四川、绵阳产业实际情况,积极推进高质量的中欧班列运营,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利用中国科技城独特优势,积极生产、组织、推介科技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产品。积极探索双循环格局下对外开放新模式,将“一带一路”与中国科技城建设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融合在一起。坚持取长补短,构建绵阳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优势互补、长期共赢的发展格局,努力将绵阳打造成为国家科技进步的支点、创新的亮点、发展的要点、开放的节点。

    (作者系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主任)

  

 

彰显司法担当厚植为民情怀

 

陈江

    在筹备和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指导,给予我们巨大鼓舞。作为政法战线的一员,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并与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和深切关怀转化为实际行动,彰显司法担当,厚植为民情怀,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和满意度,为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切实统一共谋发展的思想认识,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两个确立”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政治成果。这些年四川能够取得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根本原因在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按照“两个确立”和“两个维护”的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才能确保四川各项事业发展始终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

    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全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挑战。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上升,面临更多艰巨考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加强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总书记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必须贯彻落实好总体国家安全观。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全面依法治省作出了部署。人民法院作为政法机关,是党和人民的“刀把子”,必须始终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做到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围绕中心大局忠实履职,全力服务保障绵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法治是保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护盾。人民法院肩负法治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应当立足审判职责,为构建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依法审理各类涉及民生权益的诉讼案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依法审理各类商事案件,保护契约精神,促进诚信经营市场环境的形成。依法审理新类型案件,支持民营企业大胆进行创新,依法保护市场主体合法经营、平等竞争的权利,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

    积极回应群众多元司法诉求,持续提升司法为民情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要求“全心全力把老百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体现了浓浓的“四川情结”和为民情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的工作总思路,明确“惠民生是根本目的”,要求实施更多有温度的政策举措、暖民心的切实行动,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盯紧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生态等方面的多元司法需求,优化便民司法服务体系,牢记司法为民宗旨,用过硬的法学专业能力,努力让当事人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未来的时代,是大有可为的伟大时代,我们应把全部的精力、满腔的热忱放在干事创业的大潮中,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成功召开,迎来了治蜀兴川的新时代,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立足职能职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奋斗精神激励撸起袖子加油干,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智慧与力量。(作者系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

   

 

树立主人翁意识为科技城建设贡献力量

  

王合于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全面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结束后一周,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考察,对四川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作为在绵高校的一员,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树立主人翁意识,坚定信心、锚定目标,倍加努力、苦干实干,发挥高校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里,两次提到绵阳,一次是在第四部分“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高水平区域协调发展”里,报告写到“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一次是在第五部分“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经济体系”里,提到“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这表明了省委对绵阳的态度、希望、要求和目标,也充分彰显了绵阳在四川的经济、人才和科技实力。绵阳现在经济总量位居四川省第二,在绵有十五所高校,全市拥有各类工程技术人员达17万多人,其中“两院”院士多达30名,智力资源位列西部地区中等城市之首。可见,绵阳有实力完成省委的既定目标。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结束后一周,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四川视察,期间视察了在川高校代表,就高校工作做了重要讲话。按照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重要指示,结合省党代会的安排部署,在绵高校应锚定目标,和在绵科研院所一道,进一步挖掘、总结和凝练绵阳科技城优势,进一步凸显、利用和发挥绵阳科技城优势,坡道加油、弯道提速,持续发力,助力绵阳加快建设力度和速度,提升建设质量,努力争取省委省政府全方位、全过程的大力支持。这个支持,主要是政策层面的支持,也包括人才、项目、资金方面的支持。政策是孵化器、也是催化剂,有了政策,就能进一步放开手脚,放下顾虑、放快步伐,早日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做大做实坐稳四川省副中心的位置,同时以经济、人才、科技为实力依托,建成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

    作为一所在绵阳有几十年办学经历的高校,其建设和发展都跟绵阳息息相关,所以我们高校应进一步了解绵阳、认识绵阳、研究绵阳,进一步树立融入绵阳、服务绵阳、建设绵阳的主人翁意识,认真分析和研究绵阳“十四五”发展规划,找准切入点和发力点,紧扣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与四川省和绵阳市产业布局密切相关的专业,力求适应科技城建设中优先发展的产业集群。持续深化校地合作,以发展求支持,以融入求突破,充分发挥专业学科和人才优势,主动服务重大战略需求,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更好服务科技城建设,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这些年,就绵阳师院而言,校地合作与融入成效显著,很多领域很多专家都在积极投身绵阳的社会经济发展,为科技城的建设贡献力量。

    在绵高校应树立同城圈意识,形成同城圈效应,集人、才、物、智等各方面有利因素,为绵阳进一步打造好“科技服务”“文化服务”“教育服务”三张品牌提供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用力推进合作共融。进一步主动融入、主动服务,精准服务,主动为引进的各级各类高层次人才在绵阳安心、舒心、静心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更加激发出在绵高校和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积极投身建设绵阳的热情。

    我们有理由相信,绵阳高校一定会以主人翁的姿态,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沿着四川省委描绘的路径,进一步挖掘和发挥高校优势,深度融入绵阳的建设和发展,助力绵阳尽早“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作者系绵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党委书记)

(本文转自《绵阳日报》2022年7月8日理论版)

 

电话:0816--2224621